某些句子結構可以在中英翻譯裡呈現出一樣的語意,不須特別轉換即可表達出原文想傳達的概念。不過有些中文句在轉換成英文句時,若是照字面翻譯可能會讓英文讀者在閱讀譯文時一頭霧水。下面將列舉部分例句,為作者解釋不宜直譯的句構和場合。
1. 不適合的動詞
例句:本實驗將對不同的水泥樣本進行固化處理。
英譯:This experiment will carry out curing treatment of different cement specimens.
此例句中的“將”照著原文翻譯出 “will” 的未來式並不恰當。這種中文表達方式常見於研究方法的章節或是論文摘要的內容中;除了研究提案適合採用未來式描述研究方法之外,一般在方法章節適用的時態是過去式。
另外,此英文例句中亦將“進行固化處理”這樣的累贅結構直接移植到英文譯文中,這樣的呈現方式不樂見於學術寫作。再者,“實驗”本身不是執行固化的主體,故而不應該照中文的習慣直接將“實驗”作為譯句的主詞來翻譯。
進一步剖析本句的結構後,可產出如下的譯句:
This experiment involved curing of different cement specimens.
或是:
In this experiment, different cement specimens were cured.
將原文結構調整過後,再以符合英文語法的結構呈現,才是適宜的翻譯方式。
2. 書信格式
中文與英文的書信格式都有固定的要求,因此不可直接將中文的書信格式套用至英文書信中。下面提供基本範例:
王教授 道安:
[內文]
學生 敬上
英文格式則為:
Dear Professor Wang,
[Content]
Best regards,
Student
在適當的場合使用正確的格式可讓您恰如其分地與對方溝通,這對學術交流是絕對有利的工具。
綜合來說,不論是論文內容或是一般的書信交流,在翻譯時需要以目標譯文的表達方式為主;切記不可直接硬翻中文的文法習慣,以免譯文造成讀者疑惑或是不必要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