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完成我的博士學位,正在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走。我現在面臨兩個選擇:我應該選擇在業界的大型實驗室工作?還是到大學教書呢?
-香港科技大學某博士班學生(未提供校名)
這麼多年來,我經常聽到許多博士班學生或一些碩士班學生提到這個關於該如何選擇未來方向的問題,而會產生這樣問題的起因是看到一些大學教授離開學術界進入到業界工作。尤其是過去曾是教授的許多人都感嘆於在學術界取得經費、從事大型研究、進行工作小組或計劃委員會的困難,以及低薪等等。
雖然這些抱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真的,我卻認為他們只呈現了學術生涯本質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然而,這些抱怨足以讓畢業生們認為學術生活不適合他們,改而選擇進入業界;有許多博士生碩士生,可能都會在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間考慮。我個人認為業界與學術界間的想像空間是很複雜的。
我應該為我這樣的評論先提供一些脈絡。我目前已在台灣的數個大學裡教書約十五年,全職與兼職都有;暑假時,我也會在工研院等學術機構教授學術寫作。
另外,我的學術英文編修及翻譯公司每天都與來自學術機構和各大專院校的學者們合作。基於我同時在學術界及業界待了不短的時間,以下是我對於如何在這兩個產業之間進行權衡的想法。
首先,我們來看看哪些是學術界可以提供我們的:
- 自由
這可能是在學術界工作最吸引人的部分。教授可以自己設定每天的行程,並可自己決定要如何使用一整天的時間。例如,您可以確切決定要花多少時間與學生會面、寫論文、備課、休息等等,而不需要跟任何人報告您花了多少時間做哪些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優點,但這也代表您能根據哪些工作會帶給您最大的價值和快樂來分配自己的時間,擁有相對地控制權。
當然,這樣的自由也表示您必須要擅於時間管理。自由帶來的另一個優點則是教授們可以決定自己甚麼時候想工作,而不一定要如上班族般的朝九晚五。所以如果您需要在平日時間處理私事,基本上也是可以的。
- 與學生一起工作
學術界與業界另一大差別在於有機會與學生一同工作。這樣的機會很難在其他工作中找到,而這也是從事教職最棒的一部份。身為老師,您有機會與一群優秀的同學們互動,他們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可能為您已教學多年的問題帶來新的想法。作為博士班學生的指導老師,教授可以塑造許多學生在多年後的專業(研究)發展,從學生在學期間就開始培養。
另一項具回饋性的優點是,教授們也能從學生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我本身從學生那裏學到了不同領域的知識,而這也成為令人開心又有效的學習方式。與學生合作並協助他們發展研究意識、口頭報告技巧以及相關技能是這份工作最有價值的面向之一。
業界的研究員同樣有機會與暑期實習生一起工作,但這還是不太一樣。實習生通常只在公司工作幾個月,而非連續性的好幾年。業界研究員通常不會與學生建立那麼深的關係,也不會為學生未來的職涯發展或成功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
- 有機會與其他領域的專家互動
在大學的環境中,非常有機會與其他領域的專家接觸。大部分的大學不會為同一個專門領域聘請大批學者,也就是說在同一棟大樓裡面,其他成員或甚至是您隔壁辦公室的同事可能都有各自專精的領域。這樣的環境讓您有非常多的機會進行跨領域學習與研究,或僅是自我充實。能與跟自己相同領域的人談天很有趣,而且靈感在很多時候都來自於運用了不同學科的想法。比起其他工作環境,大學的環境讓這樣跨學科的互動更為自然也更為可能。
- 能長遠看待自我價值的機會
作為教授,您沒有每季的截止期限、每個月要交的報告或是必須經常對他負責的上司。
雖然您可能需要每年向提供研究經費的單位報告研究計畫的進度,不過這樣的報告相對來說較簡單,僅需描述在過去一年內進行的研究,不會有完成特定目標或達到特定截止日期的壓力。教授們必須驅使自己達到傑出的表現,當然也意味著一個好的教授必須是自動自發的。不需被緊迫的交期所約束以及沒有向他人報告的壓力,這樣的自由,表示您更能夠針對某個問題思考出其最適當的解決方法,或思考您最需要花問題在什麼樣的研究上,而非只是把所有您做得還可以的東西都放在一起交差了事。
對我而言,教授這份工作的這個面向提供了很大的自我加值機會,在業界工作的人經常像救火隊一樣忙著滅火,很難有時間退一步思考新的問題解決方式,可能也很難針對問題的解決帶入新的思考面向。而若是教授,您可以藉由拜訪一般業者、詢問他們的難處以及思考他們無法實際執行的問題解決方式,為這些沒有時間退一步思考的人找到新的研究問題。
- 相對穩定
學術界的教職是終身職,這樣的穩定性較易讓人感到安心且承擔的風險也較小。在業界的工作則基本上不太可能一輩子。
過去許多業界研究室的龍頭都已大不如前。這些研究室即使沒有被關閉,也可能與其他事業單位合併,使得「研究」成了商業利益開發的一部份,而實驗室內的研究員因此喪失其自主性。雖然在業界研究室工作經常被提及的好處之一是研究者不需要自行尋找經費,但這項優勢的反面就是當經費來源消失了,您也失去了原本享有的好處。
其實不論是在業界或學術界,作為研究人員都很難擺脫經費贊助者的掌控。但對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傾向掌握自己的經費,讓我可以自己決定研究事項、時程、規模等等。
- 建立橋梁
教授這份工作不需對任何人、教條、意識形態、企業或其他聯盟負有義務。這與業界的研究者相反,後者必須對公司的價值有所貢獻,且須對該公司表達某種忠誠和連結關係。若是學校教授,您雖然有可能會在一天之內與不同公司開會,但不會與這些公司有緊密的連結。
從這些會議中,您也有機會了解不同企業看待問題的方式。但若是受雇於某公司的研究人員,您則很難有機會知道其他公司,也包含您的競爭對手處理問題的方式。教授們若把握住與不同公司合作的機會,可以學到大量不同面向的知識,並能將這些知識整合起來,這是業界的研究者較難做到的。
- 推廣
教授的使命之一是要將其研究結果傳遞給整個社會,方法包括教書、發展線上課程、撰寫部落格文章、在校教課、舉辦工作坊等等。這不是在說其他研究工作就沒辦法做到這些,只是進行研究結果的推廣通常不會是業界工作的核心任務。
- 夏天
我曾聽到有人說成為教授的三個最大原因是七月、八月、九月。意思是,暑期時間讓學校教授能擁有大量不受約束的時間,可用來發展更大的研究計畫或追求自己的興趣。
針對在業界研究室工作的優點,我因為經驗較少,沒辦法提供如上一般那麼多的資訊。但根據我有限的經驗,我觀察到業界的研究室有以下好處:
- 結構性
不同於學校教授可以自己決定一天的時間,業界研究室有明確、結構化的的工作時間,主要是因為同事之間常有互動的需求。此外,在業界工作也較缺乏獨立性。您可能每天同個時間都會有特定的團隊會議,或經常要與經理開會,而這些都不是您能控制的。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結構化的時間安排能大幅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
- 金錢(若有的話)
狀況好的時候,沒有一個地方比業界的實驗室擁有更多源源不絕的資源-經費、器材、出差實習生等等。業界的研究員不需像學校教授一樣自己撰寫經費申請書、拜訪贊助單位、參與計畫主持人會議等等。
撰寫經費申請書通常能讓研究者有機會思考他們的研究事項和時程,因此有些研究者十分享受這樣的過程,但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會打斷他們的工作流程,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因為經費申請的截止日期並非他們可以控制,且可能在任何時候突然到來。
然而,當沒錢的時候,業界研究室相較於學術研究單位更讓人感到氣餒的地方就是,當研究經費縮減,公司不再讓您去研討會發表論文,或是要您花自己的錢做出差訪調時,那也就代表好日子將要開始變得艱辛了。
- 直接或實質的影響力
學校教授可能經常需要費盡心力才能讓他們的想法被採納且實際運用。而業界的研究者較無此問題,他們的問題主要都直接來自於機構單位本身,雖然這降低了他們的自主性,但正面來看,他們的研究結果往往是直接有用的。例如在微軟和AT&T公司工作的研究人員,能舉出他們發明的哪些演算法或方法被應用在哪些產品中,且這些產品是幾千人或幾百萬人每天都在使用的。
對於教授來說,要達到這樣大程度的影響力則較困難,並非不可能,相對來說,業界的研究者則需要更堅強的意志以及更高度的主動性,承受的壓力也更大。
- 問題聚焦
學校教授經常同時處理很多不同問題。這樣的廣度令人振奮,但代價卻是缺少了深度。
在業界的研究員則有更多時間深入思考一項問題,且能直接研發解決方法並寫進論文中發表。在大學裡,可以被寫進論文裡發表的洞見通常都是來自學生的成果,而非教授本人,因為他們根本沒時間深入參與研究的細節。當然,這也取決於不同教授的風格。例如,一些教授一次只指導一兩位學生,就比較能夠與學生一同深入探討問題。但這通常不是常態,而且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還是比老師花更多時間在研究上。
相反地,業界的研究員有機會花大量時間專注於單一問題上,其專注度可能與研究生差不多。
- 有時間進行技術性工作
學校教授會被其他許多工作轉移注意力:教學、委員會、研究經費募款、指導學生等等。雖然這些活動是有價值的,也的確也是研究的一環。但大部分的教授還是較喜歡花費數小時從事研究工作,這就是業界擁有的好處。對一位在學校的教授而言,擁有這樣的時間是一種奢侈。
最終,在學術界與業界之間的選擇包含了許多權衡與妥協,哪個才是最好的工作仍取決於個人喜好和工作風格,我個人偏好在大學任教的工作。每份工作都有其缺點與優勢,但整體性而言,教授的工作還是遠勝於大多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