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博士論文口試時,我應該呈現怎樣的論文貢獻才是可接受的?」
--演講時的聽眾提問
回答:
什麼是博士論文貢獻?
您剛進入博士學程的時候就聽過「貢獻」這個詞,在撰寫研究提案時,就需要思考貢獻的概念,您需要說服您的所屬研究所自己的研究能帶來貢獻。出資者也特別急切想知道貢獻的資訊,以便了解他們資助的獎學金是否帶來貢獻,所以貢獻度的問題當然很重要。
舉例來說,在您進行田野調查的時候,會想:「我這方面會有貢獻嗎?」「沒有貢獻的話該怎麼辦?」接著,在您著手撰寫論文時,指導教授會告訴您,要知道自己的貢獻是什麼,並且在前言提到對貢獻的期許,還要在結論段落大力宣稱自己所創造的貢獻。
到底什麼是「貢獻」?
說白了,審查者眼中的貢獻,就是有趣的訊息,能帶來新觀點、新知,提供他們未曾考慮過的層面。
審查者通常期待研究者直接為他們明確點出貢獻所在,他們希望看到研究文章中清楚表明下列事項:
1. 使用傳統的研究設計或方法,得出可以增益、挑戰或修正既有文獻的結果,作者就可以說:
「My research adds to what is known about x, specifically…」
或是
「I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previously held view that…」
也可以用
「It suggests that the usual formulation of y is problematic because…」
2. 使用傳統的研究方法或設計達成新的研究議程,作者即可以說:
「This study reveals x for the first time, suggests that research into x is urgently needed because…」
3. 複製先前的研究、測試該研究的假設或方法,作者即可以說:
「This study sought to test whether… and …」
4. 使用既有的研究方法在新的領域中,例如在新的領域或不同的事物上採用人種誌方法,作者就可以主張:
「This is the first ethnographic study of… it shows…」
5. 用新穎、創新的方法,結合概念或理論資源。常見於跨領域的研究主張中,作者會說:
「The study brings together (discipline) concepts of x, (discipline) concepts of y and (discipline) concepts of z in order to shed new light on… . The approach shows…」
6. 發展新研究工具,或許研究者修改了既有的工具,也可能同時發展了新的方法,這樣作者即可以聲稱:
「This study uses …. which allows… to… . This demonstrates…」
7. 以嶄新的方式使用即有的社會理論,作者可以說:
「This study brings x’s theory of y to a new area, namely… in order to…」
一旦您可以清楚陳述您研究中的特定差異,您就可以滿懷自信地寫下您的結論,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些練習。您可以透過研究設計和結果去呈現您是如何構成立論的。
如果您有整理出自己的貢獻聲明,您就可以回答論文口試中常見的第一道問題:「用幾分鐘的時間,告訴我們你的研究內容是什麼。」在口試時以自己的貢獻開頭是最好的,因為口試的前幾分鐘會定調接下來的方向。如果您能夠自信地回答自己的貢獻,講述該貢獻的重要性,審查委員會明白您知道自己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