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思考策略,可將您已經閱讀的書籍與論文中的新興想法整合在一起。
就像物理環境圖一樣,而文獻的心智圖也是一樣的,可以凸顯重要的特質,顯示關鍵重點是如何連結或區分的,並針對您所看到的內容去建立不同的面向。文獻心智圖是一種可以將您所讀過的資料庫內容,透過設計與框架重新再現的方法。
將不同文本之間的關係繪製成可視覺化的文獻心智圖是進一步的分析過程,擺在總結與綜合之後。將閱讀內容轉換為文獻心智圖時,您要尋找的是可以識別的分組與模式。在繪製心智圖時必須對閱讀進行評估與分類,就像您在處理其他形式的研究數據一樣,同樣地,繪製心智圖也是詮釋與做出判斷的過程。
剛開始閱讀時,您可能無法產生出任何心智圖。這可能是因為還為時過早、腦中資料庫還不夠齊全,或因為您還無法想到您對該領域的貢獻是什麼。
但是,文獻心智圖確實是可以構成與審閱者對話的基礎:審閱者也藉此對特一領域的更多理解,可以幫助您篩選並去除較不重要的文獻。文獻心智圖可以引導您決定哪些文獻不能遺漏,以及哪些留下的文獻是必須閱讀的。
製作文獻圖(可視覺化的閱讀結果)可以幫助您:
- 建立新的聯結。從書寫形式轉變為視覺形式可以幫助您更直觀地觀察事物,這通常可以產生新的點子。
- 識別閱讀中的漏洞。
- 整合迄今為止的思路。
- 透過選擇(selection)、去除(rejecting)及分類(categorizing)書籍與論文的過程,來積極地架構您的學習。
- 習慣並適應學術詮釋的過程。
- 找出與您的研究契合的領域。
- 透過自己的著作與其他學者對話。
- 讓您的研究空間與意義的論點更加鮮明。
Chris Hart 把繪製文獻心智圖形容為描繪思路的重要方式。
“Mapping ideas is about setting out, on paper, the geography of research and thinking that has been done on a topic. At one level, it is about identifying what has been done, when it was done, what methods were used and who did what. At another level, it is about identifying links between what has been done, to show the thinking that has influenced what has been produced (p.144).”
「描繪思路是在紙上繪製某個主題的研究與思考的地理位置。它是為了確定已完成的工作、完成的時間、使用的方法及執行的人是誰。在另一個層面上,它是為了識別已完成的工作之間的聯結性,以顯現藉由思維影響所產生的結果(第144頁)。」
Hart提出了許多為思路、論點與概念繪製文獻心智圖的方法,例如:
- 特徵圖(feature maps):對研究提出的論點以及與該主題的其他研究之相似及不同之處進行概括的圖解說明。
- 樹狀結構(tree constructions):顯示主要主題發展子主題與相關問題的方式。
- 內容圖(content maps):將主題組織成不同的層次結構。
- 時間順序(chronologies):顯示某個領域隨時間的發展情況,確定關鍵人物與討論。
這些繪製心智圖的方法都非常有用,您可能想嘗試多種方法以確認它們的用途與用法。Hart的四種心智圖類型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幫助您識別閱讀過程中的連結,並考慮各種關係與影響,心智圖甚至可以幫助您批判地看待自己喜歡的研究材料。
能夠製作文獻心智圖,當自己遭遇困難時,才能與知識淵博的同儕談論選擇與分類文本。在此類對話中,專注於令您困擾的部分對你會有幫助,因為透過討論範圍內外的內容可以協助您釐清與自己計畫相關的核心問題與主題。由此可見,自製文獻心智圖是非常有幫助的。
您可以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不同時間點繪製文獻心智圖,然後回頭檢視及思考邊界、重要特徵、關鍵主題與連結等等。您可以在繼續研究與修改對一領域的理解之過程中,將心智圖此一思路工具構建到日常生活中,讓它變成一種習慣。
我沒有提供任何文獻心智圖的範例,因為繪製心智圖的方式有很多種。我擔心我所製作的心智圖可能會被視為製作心智圖的SOP。因此,我認為設計自己的心智圖比較好。然而,若您需要一些初步的想法,則可以查看Google影像,並輸入「literature review +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