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格呈現數據
研究論文經常使用表格來呈現數據。在這期的電子報中,我將解釋表格的使用時機和使用表格時經常出現的錯誤,並提供一些改善表格的小訣竅。
應該什麼時候使用表格?
表格對於數據的呈現很有幫助。如果有夠多的資料需要呈現出來,則最好可以使用表格,且表格也易於讀者閱讀。此外,如果表格的形式能讓讀者更容易了解數據的話,也應使用表格呈現數據。
在研究論文中使用表格經常出現的問題
以下是研究論文中經常會出現的表格相關問題:
表格中沒有足夠的內容
基本上,如果這只是個很小的表格且當中沒有太多內容,則建議直接寫成文字而非使用表格。以下面這個表格為例:
Algorithm | Runtime (s) |
EFIM | 10.0 |
FHM | 11.5 |
EFIM-Closed | 16.4 |
這個表格沒有提供太多訊息,可以直接被一句話取代:「The EFIM, FHM and EFIM-Closed algorithms spent 10 s, 11.5 s and 16.4 s, respectively」。在此情況下,便應使用文字敘述而非表格呈現。
將表格設計成橫向閱讀
絕不可將表格設計成橫向閱讀。以下面的表格為例:
Algorithm | EFIM | FHM | UPTree |
Runtime (s) | 10.0 | 15 | 20 |
Memory (Mb) | 45 | 60 | 70 |
這樣的表格應改為直式閱讀:
Algorithm | Runtime (s) | Memory (Mb) |
EFIM | 10.0 | 45 |
FHM | 15.0 | 60 |
UPTree | 20.0 | 70 |
此表格應有三欄,每一欄代表一項屬性。第一行為每一欄的標題,之後幾行則呈現這些屬性的數據。
該數據已經出現在正文或表格中
一般而言,若已使用文字說明數據,則不須使用表格或圖形再呈現一次。
表格所呈現的數據沒有太大意義
表格應該是用來呈現有意義且與該篇研究相關的數據。若表格內容不重要或與本文無關,則應將之移除。
表格中的文字太難理解
理想上,一個人應能在不需要看正文的情況下就能理解表格內容。因此,應適當選擇表格標題和欄標題以使讀者容易理解。尤其是,如果作者在表格中使用縮寫,則應先定義這些縮寫。
未使用適當格式呈現數字,或未標明單位
若所呈現的數據為數字形式,則應標出數字的單位,例如秒或MB,且應以適當的格式呈現數字,尤其需注意到小數點後面的位數。此外,數字的呈現格式在整篇論文中皆應保持一致。
表格標題沒有意義或過於冗長
每個表格都必須有個標題,該標題必須是有意義的且不可過長。例如,下面表格的標題便是短且有意義的:
Table 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EFIM, FHM and UPTree
Algorithm | Runtime (s) | Memory (Mb) |
EFIM | 10.0 | 45 |
FHM | 15.0 | 60 |
UPTree | 20.0 | 70 |
標題通常都是個短句或只是一個句子的一部份
表格並未按照欲投稿期刊的規定格式呈現
在投稿前,應先確認您的稿件符合欲投稿期刊的格式規範。每個期刊通常都有自己偏好的表格格式。
其他訣竅
- 建議將表格內容對齊,讓表格整體看起來更美觀。通常,文字會靠左對齊,數字則置中或靠右對齊。例如:
Algorithm | Runtime (s) | Memory (Mb) |
EFIM | 10.0 | 45 |
FHM | 15.0 | 60 |
UPTree | 20.0 | 70 |
- 若使用一個表格來比較很多項東西,每一欄的最佳值可使用粗體顯示。例如,下面的表格比較了三種演算法。每一欄中的最小數值被視為最佳值,因此以粗體標示。這可讓讀者立刻看出哪個演算法表現最佳。
Algorithm | Runtime (s) | Memory (Mb) |
EFIM | 10.0 | 45 |
FHM | 15.0 | 60 |
UPTree | 20.0 | 70 |
- 雖然表格有許多優點,但有時候圖比表更加適當。因此,重要的是也應考慮其他可能的數據呈現方式,例如以圖或文字來呈現。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更加了解如何在論文中使用表格。如果您有其他想法或建議,歡迎傳訊息至我們的Blog。